2003年8月18日,第四届中国巴林石节暨巴林右旗第二十一届那达墓大会在麻斯他拉草原开幕。

巴林石节与那达墓大会联办四届,现已成为右旗最盛大的节日。巴林石蜚声海内外,收藏家、石商及文化界人士纷纭踏至。巴林石城内,摊位的阳伞盖地,巴林石印章、自然形,雕件,琳琅满目,彩艳溢流,宝光扑面。赏石、购石者人头攒动。商家拿出珍藏佳品,鸡血、云水冻、豹子点、水草等各类奇石,使爱石者如到了珠宝宫殿,目不暇接,只恨囊中钱少。集团公司一楼两侧藏品精中选优,韩国朋友啧啧称赞。四楼展厅陈列了国家级工艺美木大师林飞及弟子的几件作品,这使石展增辉,也是南北雕艺的交流互通。

最吸引观众的还是公司门前的图片展参展者拿出了精美藏品或作品。印章或雕件作品经图片包装更具欣赏效果。羊脂、紫云、水晶、白玉红、翡翠鸡血,这些石品绝对够刺激感官了,如果对面欣赏,那是令人赏心悦目、遐想翩翩。图案石更为惊绝:巨蟹出海、大漠夕阳山村小景、脸谱、其境界和美感不是“象”能表达的。韩焕峰雕艺家们献出了新作,李矛矛的“风雪夜归图”,刘林阁的“扁豆壶”、“杨梅壶”、李健的“三顾茅庐”姚柏青的“伯乐相马”,侯建军的“猴”、屈伟广的“乐园”,鲍英志、刘国兰的微,马明月的石画自是作者一番匠心独运、苦心雕琢还有篆刻家宋英达、崔连魁、孙礼、杨少辉的篆刻作品,他们以巴林石为载体的篆刻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品味,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巴林石的艺术创作已蔚然成风,形成一个大的创作群体。它将推动巴林石文化发展,丰富巴林石文化内涵。巴林石节为巴林石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如果形成一个长期的活动、展览、奖励机制,那么,巴林石集团公司会成为巴林石艺术创作的凝聚点,会吸引全国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巴林石艺创作会更加繁荣。

巴林石的艺术创作已蔚然成风,形成一个庞大的创作群体。它将推动巴林石文化发展,丰富巴林石文化内涵。巴林石节为巴林石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

摔跤、骑马、射箭,这些马背民族遗留的古老的生存技能,成为角逐英雄称呼的竞技项目夺魁者,成为当之无愧的草原英雄,受人敬重、崇拜。摔跤手们宽面凸目光如虎。粗糙的黑红验腰犹如铁打铜铸裸露臂膀,身穿黑色牛皮大铜扣,黑绣花蒙古靴,大白宽松裤走路挺胸,叉臂,大八字横排,左摇右摆,威武不可一世。下场或得胜,抬臂摇摆跳跃,象凶猛秃鹫展翅。两人搭上手,拽扯起来,或一拌摔倒,或势均力敌,纠缠不休,肌腱暴突,动作如电,力量与智慧在较量,人体的力量之美在带、踢、抓、背动作中闪现,现代人类大脑无比发达,而肢体渐渐萎缩,摔跤的撕拼,正是保持着肢体的发达的大脑同时又有发达的肢体才是健全健康的人。现代社会体育运动集中在少数运动员身上,大多数人的肢体力量与速度仍如侏儒一般我心里在想,如果我与那个项戴彩条硕如牛的名摔手拼死对抗一下,结果,他一定象小鸡一样一把将我扔出场外。

赛马原定于22日早6:30开始,早晨却下起淅沥小雨,故推迟半个小时,当我们的车到时,小雨逃逸,天气放晴,透出一带湛蓝天空。雨后一扫数日混沌天空,青云白云在草原天际列阵,透朗的天气,是草原最美的时刻。赛马场聚集了百十号赛马手,赛马皆膘肥体壮,长腿高颈,鬃毛低垂,马尾扫地。群马低回昂首,咴咴嘶鸣,如古代出征骑兵。赛马全不配鞍,一律光背。骑手全是十二、三岁的小少年。腰系红带,头扎红绳,结挽一侧。蒙古族少年豪气十足。一声号令数十匹赛马如一阵棕红色风,哗地刮起。晨光里,镀着金边的赛马绕场飞旋5圈,马鬃猎猎,马尾拉直,四蹄蹬开,马蹄哒哒如骤雨忽过。